第772章 泰西的商贾,可能偷朕的钱!

朱翊钧晃着摇椅,笑着说道:「那倒也是。」

而事缓则圆,则是多数,这也是臣权和君权博弈中,除了倍之之外,最为有效的办法。

羊毛产量再次升高,卧马岗修路也在筹备,关西七卫在有条不紊的恢复;云南正在准备修条路到寮国,精绝盐,可是水肥重要的添加物;大明在海上的开拓,依旧如火如荼,甚至总督府的制度也在完善之中。

「也省的他们巧立名目,钻空子发财,激化官民矛盾了。」

也就是朝廷现在有钱了,不在乎这点,否则陆安平这返点的税,还是要催逼追欠的。

大明和泰西的黄金白银流动,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复杂,说起来也十分复杂,十分难以理解的现象,最对应的现实例子,就是大明腹地的稻桑兼并,和现在吕宋总督府要推行的稻烟兼并。

饕餮是胃口大,貔貅是只进不出,大明利用利得税,严格控制银币和铜钱的流出,但依旧钱荒。

王国光和张学颜对视了一眼,立刻俯首说道:「陛下圣明!」

这会导致外需的降低,对于以外贸为主的工坊,那就是天塌地陷的大事,外需的供应量全部转到内部供应,也会出问题,主要是造成通缩。

王夭灼训斥的声音响起时,朱翊钧露出了一个笑容。

就像是李开芳的那个条件概率的公式,很难理解,但陛下将他用到稽税上,大家立刻就明白了!

但的确是草台班子,因为不仅仅是广灵县一地,张居正简单的看了户部审计欠税帐目,发现至少有二三十个县,都是这麽干。

政策制定之后,那真的是哀嚎一片,而大明皇帝本人也觉得有点急切,给官僚们求情了,但最后还是被张居正说服了,政策顺利通过了廷议。

办成了,则是圣上有德;办不成,就是天意难违。

张居正叹了口气说道:「其实户部是因为商税多了,对农税不是那麽在意了,户部全以为是广灵县没收到手里,就当是欠税,等欠的多了再追欠;」

申时行只需要守住松江府这个大本营,松江府开海,是他主要职责,浙江的问题是上一任巡抚吴善言留下的政治包袱,朝廷丶皇帝都没有办法怪罪他申时行出工不出力。

张学颜脚踏实地,发宝钞,那不知道猴年马月的事儿了,指不定他死了,大明仍然不用发行宝钞。

清汰之前,广灵县,户房有户房司吏十二名,坐班的只有四名,而这四名里面,有三名是晋党的裙带,只有一个是真干活的,名字叫陆安平。

张居正也有自己想盖的五间大瓦房,他对万历维新的期待值,其实并不高,在考成法丶清丈还田丶一条鞭法开始推行之后,张居正就把自己五间大瓦房给盖好了。

「山西布政司在太原,而广灵县在雁门关外,夏秋两税直接起运入京,不过山西布政司的手,自然不多过问;府衙则是糊弄了事,看广灵知县报的没问题,就直接上缴了。」

「陛下圣明。」王国光松了口气,陛下在这十五年的时间里,表现出了极强的政治天赋,这是一件幸运的事儿,官僚们糊弄不了皇帝,官僚还没撅屁股呢,陛下就知道没什麽好屁。

不出十年,菸草专营的收入,真的可以填平军费支出。

张居正叹了口气说道:「广灵县的事儿,真的是耻辱。」

户部主要防范的是,费利佩二世突然想明白了,用大量黄金到大明换成白银,倒腾到泰西去换成白银,就这麽空转赚钱,影响到大明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蜕变。

日暮时分,他又在皇家理工学院,接见了祭酒丶学正。

从全楚会馆出来,大明皇帝再次开始上磨,前往了北大营慰问军兵,前线牺牲的军兵家眷,朱翊钧登门拜访,询问家眷们生活的难处;从军营离开后,朱翊钧去了十王城,见到了迁入京师的藩王。

张学颜面色忧虑的说道:「陛下啊,泰西这些年白银在流失,黄金价格在上升;大明的白银在流入,黄金价格在下降;有些泰西商人,就打起了这个主意,在大明把白银换成黄金,在泰西把黄金换成白银,来回倒腾赚钱。」

「先生啊,马上就要万历十五年了。」朱翊钧看着窗外,略显有些失神的说道。

沈鲤不是不好用,他只是业务还不熟练,那万士和刚做大宗伯的时候,还整天挨皇帝一个小孩的骂。

「朕听明白了,二位爱卿的意思是,泰西的商贾,可能偷朕的钱!」朱翊钧眉头紧蹙的问道,他在十分认真的理解两位司徒的话,思来想去,他就得到了这个答案。

户部收支的时候没有发现,布政司没发现丶宣府没发现,甚至连广灵县知县都没发现,直到户部审计才发现了问题。

大明每个县有每个县的情况,发展情况不同,税法执行的也不同,大明不是每个县衙,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政令也要因地制宜,考虑地区发展差异。

千百年,这就是官僚们除倍之外,最有效的斗争手段。「先生打算准备怎麽做呢?」朱翊钧有些好奇,张居正会怎麽处置这个问题。

大明最大的黄金持有者和白银持有者就是陛下,那些白银投资了出去,只是换了种形式,陪在陛下身边,如果这种空转出现,那些资产一定会贬值,是的的确确在偷陛下的钱。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