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实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

「营庄法一定会消解吗?」张居正眉头紧蹙的说道:「陛下,这种集中生产有很多的优势,可以让乡野为城镇提供农业原料,瓜果蔬菜,这些发不了大财,生活称不上大富大贵,但绝对可以衣食无忧。」

「这营庄法弄好了,岂不等同于每年发了十二贯钞?」

蔡献臣的发言十分逆天,搞出的办法十分的幼稚,但张居正看完了《太白楼日讲》后,就想到了营庄。

这营庄只要弄得好,不比这每年发十二贯钞差!

蔡献臣是个学子他可以胡说,但张居正是个首辅,他要的是落地和实现。

「陛下,大明丁口其实不多,只有一亿三千万馀丁口,营庄法,把天下九百万顷田进行集中生产,其产出,足够万民丰衣足食了。」张居正的身子前倾,这代表着他极度想要说服皇帝陛下。

朱翊钧抬头看了眼,对着冯保说道:「冯大伴,给先生续杯茶。」

就是打个岔,让张居正冷静一下。

张居正继续说道:「营庄法倒了,生产工具丶牲畜都给了村霸丶乡贤缙绅;小民小户拿几亩地两个锄头,乡贤缙绅还是为祸乡里,这有什麽用?」

「林辅成到保定府,看到了那高阳县上七屯乡贤何氏,灾年不减租,乡民开门揖盗,把土匪放进了何家,把何家灭了门,怪乡民不知感恩?还不是这何氏催逼,乡民活不下去,逼不得已吗?」

「祁州闫氏让佃户,坑杀一家老小堆肥,就是为了威胁恐吓,让佃户互害,让佃户不敢反抗!」

「臣在嘉靖三十三年藉口生病回家,周游名胜,最后还是在三十六年回京来了。」

「臣在湖广那些个乡贤缙绅为了催逼佃租,闯到农户家中,把家里养的牲畜全部割喉,挂在门梁上,威胁百姓,再不缴租,就把全家杀了!」

「陛下,天下困于兼并,这还田法,最后还是兼并,如果田土产出太低了,乡野的百姓还是流失。」

最⊥新⊥小⊥说⊥在⊥⊥⊥首⊥发!

「不如营庄法。」

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莫急,莫急。」

张居正虽然在推行恩情叙事,不过是因为政治需要,他和皇帝的底色是一模一样的,都是天下头号的反贼!

张居正要不是反贼,他就不会说出那句『吾非相,乃摄也』。

张居正不喝茶,也不停顿继续说道:「陛下,上数三千年,全都是还田!百姓从没有一天吃饱过!」

「还田还到最后,还是掉到兼并的陷阱里去!」

「在臣看来,这折中的营庄法,反而是唯一的解法!」

「聚集人力开发挖水利沟渠丶共建粮储抵挡灾年丶推举乡杰入师范丶入九龙大学堂学医,把每年营庄法里的农业剩馀,投入到生产工具的购买和更新之上,提高粮产,修桥补路。」

「唯有此,为兼并唯一解法!」

「是的,先生说的都是对的,朕知道。」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先生,徐成楚之前上奏了一本奏疏,说内地付出了巨大的教育成本,结果都是给沿海富裕之地培养人才,如果没有横向转移支付,内地地方,谁还愿意贴钱普及教育?」

「问题也是一样的,比如乡杰入了师范丶九龙学堂,学成之后,他们愿意回到乡野之间吗?是不乐意的,匠人让自己的孩子读了书,都不愿意让他们继续操持贱业。」

「喝茶喝茶。」

朱翊钧不想在这件事上跟张居正吵架,张居正为万民奔走呐喊,他只要稍微深入想一想,就发现了巨大问题。

张居正眉头一皱,而后靠在椅背上,思考了很久,才拿起了茶杯喝了口茶说道:「臣有点欠考虑了。」

张居正把问题想简单了。

他的想法是营庄推举乡杰入师范丶九龙大学堂学习,然后回到家乡,管理营庄分配,让乡杰替代掉过去的乡贤缙绅,等到大明读书人足够多的情况下,大明朝廷就可以委派乡官管理四方。

皇权下乡,穿透县一级,把朝廷的威福之权,推到乡野之间。

某种程度而言,张居正和蔡献臣一样,在寻找一种万世不移之法,当逻辑能走通的时候,就颇为兴奋了。

朱翊钧稍微思考了下,忽然坐直了身子说道:「先生啊,朕还是觉得营庄法,是极为可靠的!至少可以尝试下,实在不行,就苦一苦海外夷人好了。」

「啊?苦一苦海外夷人?」张居正一愣有些疑惑,陛下明明已经否定了,甚至张居正都有点被说服了,但陛下话锋一转,似乎也对营庄法有点想法。

朱翊钧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动着,低声说道:「先生,你有没有想过,汉屯田,唐府兵,明卫所,这些集中生产的制度,为何最终都失败了呢?」

「人性本私?」张居正思索了下,试探性的给出了一个答案。

朱翊钧点头又摇头说道:「确实是人性本私,汉屯田丶唐府兵丶明卫所,都是相似的,穷民苦力都需要承担军役,在承担军役的时候,这还要承担朝廷的赋税。」

「朝廷啊,总是指着一个集体欺负,算上卫所,军屯卫所军兵田土,所产过半都得上交,朕要是军户,朕也只能逃所。」

「朝廷要的,真的太多了,无论是为了什麽,少要点,也不至于败坏的那麽快。但是一点也不要,也会败坏,因为不收税,就无法把手伸进去管理了。」

「先生是元辅,自然明白朕在说什麽。」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