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实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

张居正说的自私,是不患寡患不均的自私,朱翊钧说的自私,是为了活着,只好逃离军屯卫所。

在朱翊钧看来,军屯卫所败坏的最大原因,就是朝廷拿走的太多了,导致生民无以为继,最终败坏。

朱翊钧继续说道:「先生口中这些乡杰,为何不愿意回去呢?还不是嫌穷乡僻壤,没什麽前途吗?自私是个中性词,人都自私,为自己前途考虑。」

「苦一苦夷人,骂名朕来担,把海外的收益补贴到乡野之间,村里朕不好说,但乡里,还是可以弄好的,而且还有升转的通道,还愁没人去?」

「把水肥运到乡里丶把农具运到乡里丶把路修到乡间地头丶把社学修到村头,这就是油水,有油水可捞,虽然不多,去的人就会更多了。」

「朕打算这麽做,先减藁税,施行营庄法,免半藁税,就是朝廷十税一,营庄最多拿走一成,如此一来,万民得八成,至于损失的田赋,就从海外补回来。」

「先试试,营庄法实在不行撑不住了,再执行还田令,反正本来的打算,也是让营庄法做个过度,做成了最好,做不成也不亏。」

营庄法本身是一乡丶二公丶七民,现在变成了一乡丶一公丶八民,乡贤缙绅地租仍然不变,朝廷削减一成给百姓让利,亏空从海外贸易来补。

「陛下,这减下去的税,再想收上来,就没那麽容易了。」张居正提醒陛下,税这种东西,减下去容易,再收就要面临武装抗税的问题了。

「十五年商税比例已经超过了60%,而且还在累年增高,万历维新已经十六年了,该给万民让利了,就从营庄法减税开始吧。」朱翊钧敲动桌面的手停了下来,大明的财政收入累年增高,田赋的比重越小,朝廷在田赋上才能越灵活。

某种程度上讲,田赋比例也是朝廷财税健康的晴雨表,田赋比例越低,朝廷财税越健康。

「陛下圣明。」张居正俯首说道。

想让乡杰们回乡,要有前途,还要有钱途,前面可以参考监当官制度,官身丶考成都可以做文章;

但钱途这个就需要真金白银的往里面砸了,最后绕来绕去,腹地减税,在海外找补回来。

万历新政的代价,还是得夷人来承受,以市舶司为支点,腹地和海外的跷跷板,还在持续不断的发力。

万历维新的代价本该由大明万民承担,然后因为剧烈的社会变革引起的不适,承担代价遭遇的痛苦,而广泛反对新政,这一切都因为蹊跷板的存在,让大明万历维新的阵痛,没有那麽痛苦。

「先生,明天陪朕去一趟清勤园。」朱翊钧停顿了一下,才说道:「趁着海总宪还清醒,朕和先生,送海总宪一程。」

张居正俯首说道:「臣遵旨。」

「陆总宪如何?」朱翊钧问起了陆光祖的情况,这位新总宪,也履任好久了,张居正也看了很久。

张居正没有犹豫:「陆总宪有些急躁,不过也正常,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若是烧不好,他陆光祖做不了几天,就得离任了。」

新上任,你总要先做几件大事儿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让陛下信任,让手下人服气,若是三把火只烧旺了一把,离任就在眼前,只烧旺了两把,那还可以留任一段时间看看后续。

一把火也烧不旺,那就直接滚蛋了。

最近陆光祖配合张居正清汰,搞得风风火火,颇有成效,陆光祖算是可以坐稳这总宪的位置了。

万历十六年的秋天,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秋风显得更加萧瑟,夜里朦朦胧胧的秋雨,压住了京师的喧嚣,带来了许多的凉意,一场秋一场寒,大明京师枝头的树叶开始随着秋风飘落。

大明皇帝的车驾,缓缓的停到了西土城外的清勤园。

海瑞的侄女婿薛云龙在门前恭候圣驾,他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琼州海氏送到京师来,过继到了海瑞的名下。

「叫什麽名字?」朱翊钧站在门前询问着孩子的名字。

「禀陛下,学生名叫海中鹏,今年十一岁,在琼州府考过了童试,现在是琼州的秀才。」海中鹏不卑不亢的介绍了自己的来历,他从小聪慧,已经考中了秀才,也一直以海瑞为榜样。

「嗯不错,莫要堕了你父亲的威风。」朱翊钧点头笑着说道:「好好学习。」

「学生遵旨。」海中鹏再拜,退了三步,退到了薛云龙的身后。

「把孩子教好,不要走了歪路。」朱翊钧对薛云龙叮嘱了一番,说完才走进了清勤园。

只要把海瑞的身后事照顾好,朱翊钧不会亏待薛云龙,给皇帝办事,皇帝从没亏待过谁,当然照顾不好,朱翊钧就要找薛云龙的麻烦了。

如果海瑞的女儿女婿来做这件事,出了问题,朱翊钧不好追责,而且女婿都没功名,也护不住海瑞的身后事。

海瑞坐在转椅上,转椅停在树下,他半抬着头,静静的看着不断飘落的黄叶,在空中飞舞,一如他的生命,正在走向尽头。

「臣参见陛下。」海瑞想站起来,但用了几次力发现做不到,才俯首见礼。

「免礼免礼。」朱翊钧走了过去,坐在了海瑞的身旁。

「朕听大医官说,海总宪这几日格外精神,就赶忙过来看看,果然大有好转。」朱翊钧满脸笑容的说道。

海瑞摇头说道:「回光返照罢了,陛下,臣有几件未了之事,既然陛下来了,那就请陛下准了臣的不情之请。」

「哦?何事?」朱翊钧笑容不改,海瑞不会提任何过分的要求,这把神剑护了大明十六年,让大明官场吏治清明了许多。

海瑞颇为郑重的说道:「陛下,臣听说陆光祖升转了总宪,陆光祖也是极为合适的。」

「臣这第一件事,就是王谦的事儿,这是个好孩子,日后有机会,恳请陛下,给他个升转的机会吧。」

「臣反腐抓贪十三年,他配合臣抓了十一年的贪,做个独臣孤臣,有些浪费了。」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