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

“陛下和元辅吵的如此凶狠,张大珰似乎一点都不担心。”叶向高和张宏在一起,张宏要盯着叶向高,不让他瞎写。

张宏笑着说道:“何必担心呢?这不是第一次吵架了,陛下和先生吵的次数多了,比这厉害的还有。”

张宏经验丰富,皇帝和元辅意见不同,这事儿发生过很多次,元辅第二次找上门来吵架,本身就是因为皇帝和大臣们还有共识,那就是反腐司要设立,但职能上有着巨大分歧。

叶向高也不敢回去,站在太阳底下,才感觉到了丝丝的暖意。

而此时通和宫御书房里,却比叶向高想的要平和的多,皇帝和元辅已经不拍桌子了。

“先生所虑,朕很清楚,不就是怕先生百年后,大臣们欺负朕吗?”朱翊钧满脸笑容的说道:“坐,坐下说话。”

张居正叹了口气说道:“陛下,这人心最是脆弱,与其等到日后隐忧爆发,不如先下手为强,让人不敢生出二心来。”

张居正作为经验丰富的政治家和改革的主导者,他深切的知道,万历维新的阻力不仅仅来自于腐败这个行为,而是来自于那些思想上、立场上、利益上反对维新变法的人。

这些不忠者现在迫于压力,不敢表露自己的立场。

张居正经历过多次朝堂的倾轧,他和高拱还是好友,下死手的时候,张居正也从不留情,反腐司职能用于肃反,其根本目的,就是打造一个政治安全阀,防止万历维新、人亡政息。

政治斗争的残忍性张居正非常清楚,而他给出的制度设计,根本上依赖明君圣主,一旦皇帝昏聩,那就是天下大祸。

但皇帝的立场十分坚定,要确定权力的边界、边界清晰的反腐机制,才能长治久安,着眼于长远稳定和可持续性。

陛下英明,就是张居正敢这么干的最大底气。

张居正的办法是现实的,手段是危险的,皇帝的意见,更加具有可建设性,能够赢得更多的认同,促进反腐抓贪共识的形成,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这是一场理想与现实、长远和短期、法治和人治之间的冲突,绝非皇帝和元辅吵个架拌个嘴那么简单。

“先生,哪怕朕答应,真的去肃反,他们就会忠诚了吗?”朱翊钧摇头说道:“忠这个字,都多少年了,连杨博这样的大臣都做不到,这么做,适得其反。”

朱翊钧反对的主要想法是,他觉得没用,反而增加官僚系统的内耗。

“当然不会,本身就是为了让反贼畏惧。”张居正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有躲避,他的态度十分明确,肃反本身不会让人变得忠诚,但可以恐吓,能让人不敢做反贼。

朱翊钧沉默了下,张居正现在有点过于固执了,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年纪渐长的张居正,也表现出了他对任何人、任何事的不信任。

“先生,先按朕的意见办,如果朕觉得力有未逮,就把反腐司当刀来用,先生以为如何?”朱翊钧思索了片刻,给了个折中的办法。

如果张居正百年后,朱翊钧这个春秋鼎盛的君王,真的和张居正想的那样,无法掌控局势,那就让反腐司摇身一变,成为对内的利刃。

朱翊钧是个很现实的人,如果万历维新被广泛反对,或者维新的成果被人窃取,那么朱翊钧就立刻马上开始肃反,清除障碍和包容异己之间,如履薄冰的平衡之道无法保持,那就舍弃平衡。

朱翊钧清楚的知道,最重要的是走到彼岸,保证人亡政不息才最为迫切。

张居正沉默了许久许久,才开口说道:“官厂、开海、稽税、吏治,为维新四柱,一旦有人要窃取官厂、开海之厚利、反对稽税、复姑息裙带之弊,就要做了。”

朱翊钧立刻说道:“朕明白,偷朕的钱,偷朕的权,只要有苗头,朕就会做的!朕也是从没钱的日子过来的,没钱的日子过不下去!哪怕朕是皇帝。”

张居正重重的松了口气,陛下总结的很到位,偷钱和偷权,陛下明白界限在哪里,这个反腐司,可以藏起来,埋伏一手。

张居正当然希望这把刀不会启用,他也希望大明臣工,人人忠君上重振大志,体国朝振奋之心,但基本不太可能,陛下只要不要被所谓的道德崇高给骗到了就好。

“陛下,若有人言,请定保举法,令内外文武各举贤才以应急变,三年一科,该当如何?”张居正低声问道,这就是复姑息裙带之弊。

这就是个总纲的套话,比如可以延伸为:有人请定,皇家格物院博士,可举荐入院,而不是逢进必考。

“诛十族?”朱翊钧眉头一皱,居然敢定保举法,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反贼了!朕的拳,未尝不能裂地!

皇恩碎地拳,启动!

“陛下不至于,不至于。”张居正由衷的说道:“诛十族,还是有点过了。”

张居正已经清楚了,皇帝没有沉浸在仁君叙事里,这就没什么好疑惑的了。

求月票,嗷呜!!!!!!!!

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