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学会胜利和分赃,学会战败和断后

第975章 学会胜利和分赃,学会战败和断后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现在倭国的极乐教就是最鼎盛的时期,凶焰滔天,极乐教徒在倭国可谓是为所欲为,没人能对教徒有任何的节制,这些人的罪恶,不会得到任何的审判。

这种凶焰滔天的局面,绝对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极乐教徒猎婴这种极端行为,在极乐教的内部都引起了一些反对的声音。

极端的教派会在不断的极端化中,逐渐毁灭自己。

张居正判断极乐教众会马上衰弱的原因也很简单,青壮劳力正在快速减少的倭国,已经不支持极乐教如此肆意、无序的扩张下去了。

极乐教这种享乐至上的教义,在青壮年里容易引起共鸣,但倭国的人口正在伴随着小三角贸易,快速下降,一年将近七万倭奴坐船前往南洋,正在掏空极乐教泛滥的根基。

朱翊钧到全楚会馆蹭饭,在文昌阁内,和张居正聊了很久,关于新政,关于开拓,关于开海。

“陛下,眼下最重要的是完善环太商盟,首要之务,快速扩大贸易规模。”张居正谈到了环太商盟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大明、东太总督府、南洋的大三角贸易规模,要高过大明、倭国、南洋这个小三角贸易。

在大明眼里,东太总督府和倭国,在贸易中的地位几乎完全一致,白银、市场、力役,只不过东太的规模更大,利润更高。

“这是自然,没有规模,再好的规章都无法得到执行。”朱翊钧十分郑重的点头说道。

高启愚和东太总督府们签订的初步草拟协议,名字叫《环太商盟通商章程》。

里面详细的规定了各自的权力和义务、船只可停靠的范围、违禁货物、税率等等内容,这份章程修改了数次,已经达成了全面共识,使者已经签字。

使者已经签字,代表着章程已经开始执行。

比如《章程》规定:在琉球首里府设立环太商盟理事司,所有签订方都可以派遣两名理事任职。

这个理事司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处理各成员之间的贸易纠纷,共议修改《章程》内容等等,有点像费利佩现在的国务委员会。

其实就是提供一个吵架的地方,不至于因为一两条船被劫掠就大动干戈,彼此攻伐,贸易纠纷的裁决,以大明律为主。

《章程》对于成员扩充也有明确的规则,高启愚非常霸道,以‘大明朝贡贸易’为核心逻辑建立的环太商盟,没有大明的允许和首肯,不得增加成员。

贸易纠纷以大明律为主,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章程》还规定了各个总督府开放的港口、必须保障明馆的安全等等。

章程制定的很好,但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庞大的贸易规模之上,如果没有规模的支持,章程很难得到尊重和支持。

如果有了足够的规模,即便是没有章程,大明索要的利益,也会一一实现,这算是经济殖民的一种。

张居正仔细思索之后,开口说道:“陛下,这首要职务,就是清理海寇,等到潞王就藩之后,要对沿途海贼进行全面清缴,并且定期联合巡航,维护海域安全。”

“小三角贸易如此繁华,根本原因,还是大明水师定期武装巡游,宣威海外,遏制了海盗的猖獗,有了稳定的海贸环境,才能好好做生意。”

“金山国要肩负起来这一责任。”

潞王肩膀的担子又重了一分。

海寇,是威胁海贸的第一因素,没有安全的海疆,就绝对不会有大规模的海贸,自从英格兰颁布私掠许可证后,整个泰西的海洋贸易,都不约而同的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萎靡不振。

这方面在大明表现也十分明显,在倭患泛滥的时候,海上贸易的规模立刻萎靡了下来,东南海商自己养的奴仆,反噬了他们,这也是隆庆能够开关的原因。

万历开海在最初被普遍反对,到海寇被水师清缴,海路变得安全,开海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支持。

海寇越是泛滥之地,海贸的规模越小,而潞王就藩的第一职责,就是要做大明朝廷在东洋的手,将这些海寇清缴,让他们不敢对商船动手。

“先生说得对,此等要务,绝不可轻信夷人,东太平洋,大明鞭长莫及,这些个总督府或者默许,或者纵容海寇,劫掠大明的商船。”

“金山水师,要肩负起这一职责来,朕会跟潞王好生沟通。”朱翊钧认真思索,觉得张居正讲的很对。

根据《章程》,所有成员都不许为海寇提供任何的港口服务,补充任何的物资,修补帆船、提供水食、货物售卖等等。

但,就朝廷从水手搜集到的消息来看,东太这些总督府,有着许多心照不宣的小港口,为海寇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大明商船前往,危险很大,消灭隐患,自然是朝廷的职责,朝廷责无旁贷。

“从首里府那霸港出航的所有大明船只,可以在那霸港获得各种武器,武装船只,防止劫掠之事发生。”张居正说起了武装商船的问题,前往东太总督府的商船,必须要是武装商船。

武装商船广泛存在于马六甲之外的西洋贸易之中,大明商船可以在马六甲城和棉兰老岛达沃城补充刀枪剑戟、甲胄弓弩、火铳火炮火药等物。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