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宗伯不愿意理他们。”冯保斟酌了一番,为高启愚说了句话,高启愚哪有功夫搭理他们,丁亥学制的推行都忙不过来。
其实户部不给俸禄,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翰林院不能直入内阁参与机密之后,已经逐渐失去了价值,连养才储望都做不到,那就没必要存在了,翰林院国子监,逐渐被京师大学堂取代,才是趋势。
户部也在通过这种方式,在逼翰林院自我消亡。
“翰林院还是有必要的,让高爱卿管一段时间,等到礼部右侍郎站稳了脚跟,再让右侍郎接手就是。”朱翊钧最终还是做出了决策,麻烦一下高启愚。
李长春致仕已经超过了六个月,礼部右侍郎迟迟空悬不绝,朱翊钧数次下旨内阁要求内阁推荐,但每次都无法任命,主要就是这个棘手的翰林院不好管。
本来,隆庆二年进士于慎行,已经要做礼部右侍郎,但是一听说兼掌翰林院事,立刻称病了。
于慎行在隆庆二年中了进士后,就进了翰林院做了庶吉士,让他整肃翰林院,他是真的整肃不了。
高启愚就没这个顾虑了,他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对翰林院有种天然的敌视,一朝得势不饶人,让高启愚整肃翰林院就正正好,他愿意接手,于慎行就可以走马上任了。
“臣遵旨。”冯保只好让司礼监太监拟旨,准备下章了礼部。
“陛下,墨西哥、秘鲁、智利总督府的总督们已经顺利抵达了松江府,算算日子,明天就该到天津州了。”冯保找出了松江巡抚李乐的奏疏。
三个东太总督快到了,主要是为了签订《环太商盟通商章程》。
使者们跟随潞王就藩的船只返回了各大总督府,如果总督们对《章程》不满意,不认同,自然只派使者继续沟通,而不是总督亲自前来。
事实上,礼部制定的《章程》虽然霸道苛刻,但还在总督们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甚至总督们还觉得大明对家养的狗,真的是太好了!
《章程》里的许多条款,居然考虑到了总督府的利益,大明朝廷真的是太有道德了!
墨西哥总督府绍西托银矿,一年六百五十万两白银,留在总督府的还没有五十万银,其他的全都被珍宝船直接带回了本土。
夷人的骚乱一波接着一波,他们总督府拼死拼活,银子只留下那么一点,喂狗不是这么喂的。
反观大明。
大明要吃肉,吃了大头,居然还给总督府留了小份的肉,甚至还愿意协商解决一些贸易问题。
“陛下,元辅说让申时行督办接洽总督,大宗伯的浮票也是认为可以由申时行督办接洽。”冯保低声说道。
只剩下最后的签字盖章了,甚至《章程》里的部分条款,已经在今年贸易里生效了,现在,张居正来给申时行讨功劳了,连沈鲤都认同。
“仍交由高爱卿处置。”朱翊钧想了想,还是把环太商盟的事儿,交给高启愚督办。
高启愚忙了这么久,瓜熟蒂落了,摘果子的却是旁人,朱翊钧做不出来。
“先生那边朕自己去解释,不必担心。”朱翊钧摆手说道:“先生当年教朕赏罚分明,这庆赏威罚,决计不可胡来。”
朱翊钧有回旋镖。
张居正之所以跑来给申时行抢功,其实目的也很简单,打压高启愚。
高启愚当年犯的错,谁都可以原谅,唯独张居正不能原谅,否则他张居正就是意图谋篡皇位的逆臣。
无论如何张居正都要做出这种姿态来,这就是个解不开的死结。
“臣遵旨。”冯保再次俯首领命。
高启愚在礼部当值坐班,他处理了一大堆丁亥学制的问题,尤其是各地师范学堂已经开始陆续招生,并且新的师范学堂也在营造。
十八座大学堂,数百座师范学堂,各府州县的三级学堂也在营造之中,丁亥学制有条不紊。
师范学堂是整个丁亥学制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没有足够的教师,丁亥学制推行不开。
高启愚处置完了所有的公务,将书桌收拾干净,看着面前的空白宣纸,忽然重重的叹了口气。
今天早上廷议之后,沈鲤在左顺门和高启愚说了,话里话外,这内阁的意思是,环太商盟事到如此,后面的事儿,就不归他管了。
高启愚不怨张居正睚眦必报,张居正的脾气,天下皆知。
可事到临头,他有点不服气,环太商盟筹建一年多,到了瓜熟蒂落,申时行来了,他真的不服气,申时行的确很有才能,但他高启愚也不差。
哪怕不是申时行,是王家屏、王一鹗、沈一贯、周良寅,高启愚也认了,但唯独不能是申时行。
先生在拉偏架。
“礼部左侍郎少宗伯高启愚,接旨。”徐爵带着圣旨来到了礼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