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和宫御书房,朱翊钧看着面前的职官书屏,职官书屏是张居正在万历元年,为了小皇帝能够更快的了解大明人事,做的可视化人事关系图。
内阁、五军都督府、六部、翰林院、都察院、太仆寺、太常寺、鸿胪寺等等衙门、地方总督、巡抚、布政、参政、按察、都司等等,都在这个职官书屏上。
职官书屏,根据人事关系的不同,划分出了不同的党派,涂上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眼下大明要职有一半左右都是张党掌控,这里面有一部分还画着一道金线,代表此人帝党身份。
可以说,这个职官书屏,就是朱翊钧快速掌控大明人事的神器,握着这么一件神器,堪称天下尽在我手。
而现在,高启愚给皇帝弄了个不亚于职官书屏的神器出来。
“发动天下黎庶登记兵役。”朱翊钧看着面前的高启愚的奏疏愣了许久,困扰了他十八年的问题,突然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明的感觉。
大明兵制构成,京营和水师归朝廷直接掌管,九边卫所和各省都司卫所军兵,以及巡检司弓兵和衙役。
而登记兵役,代表着一种自愿承担更多责任,各省都司卫所军兵,承担了很多非戎事的责任。
比如浙江九营就会定期出巡,一次就是九个月,疏浚沟渠、抢险救灾等事;
比如云贵川黔的汉兵营会定期剿匪、平定土司,还要参加对东吁的战争等;
比如辽东军兵干脆就是耕战一体,辽东的水泡子排起来非常困难,山东都司和北直隶都司都定期遣军卒前往等;
某种程度上,愿意承担更多责任的兵役数量,代表着愿意响应朝廷号召的人数。
根据高启愚对各地方的汇总发现,云贵川黔土司、四大总督府的征召率百不足一,能达到1%的征召率,那就过了安全线,低于这条线,就非常危险,要防止土司反叛;
而大明腹地的征召率百不足四,就是大明实土郡县的腹地,征召率应该在4%左右,有些地方高点比如山西、北直隶、山东的征召率都能突破5%,而有些地方低点,比如江左江右浙江江西等地,大约只有3%。
这玩意儿甚至可以叫做忠诚度。
“先找几个试点。”朱翊钧准备试试再说。
忠诚的顺天府除去北大营,丁口四百五十万人,之所以要除去北大营,因为那是皇帝的老巢,加入北大营数据就会失真,平均数这个东西,最不可靠,最容易骗人了。
皇帝下章户部和兵部,要进行登记,户部和兵部也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就下章各衙门执行了。
朝下而夕奉行,是历史对考成法的评价,这肯定有夸张,但京师顺天府,的确能做到这一点,很快,皇帝的命令得到了执行。
朱翊钧还专门还挑了大名府、济南府、徐州府做对照,给出了一个很简短的解释:登记造册,有诏则征。
没说具体要做什么。
六月末,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收到了户部和兵部的奏闻,愿意登记从征者,仅为6万人,考虑到封建衙门执行王命的摊派,数字的真实性还要下降。
“只有区区六万人,至少还有万余人,是因为衙门摊派不得不从!”朱翊钧收到户部奏闻的时候,满脸的不敢置信。
朱翊钧承认,他有点破防了。
在他的预期里,忠诚的顺天府,不说10%,有个5%,朱翊钧就心满意足了,但最后的结果只有1%,这个数字,让朱翊钧真的有些无法接受。
经营十八载,顺天府看起来忠诚无比,可实际上,并不如表现的那么忠诚。
朱翊钧下章没有强调重要性,各级衙门都当普通公务处置的,越是不强调,越能反应数字的真实性。
“这个,陛下,一定是各级衙门看没有加急字样,都没当回事儿,陛下,臣去户部一趟,催催他们。”冯保强行找了个理由,其实他很清楚考成法之下,这活儿做的很快,只是没有上头催逼,没有向下狠狠摊派而已。
“不用去了,说是登记下就登记下。”朱翊钧接受了这个事实,他看向了冯保说道:“山东巡抚宋其昌的奏疏到了吗?”
“大名府、济南府、徐州府的奏疏,都到了。”冯保硬着头皮说道。
冯保低声说道:“大名府是百四,济南府是百五,徐州府是百七。”
“所以只有顺天府百不足一!只有顺天府!”朱翊钧坐直了身子,看完了大名知府、济南知府、徐州知府的奏疏,瘫在了龙椅上。
大名府是天雄营驻防,每年应征者如云,这次一听说朝廷要登记,大名府百姓也没问那么清楚,有3.4万人登记在册,等待应征。
济南府人口在万历十二年过百万,万历十五年达到了一百五十万,登记造册7.5万人,济南府还上奏询问,是不是要打倭寇,才要登记造册?如果打倭寇的话,报名者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