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府人口不足百万为92万人,登记在册愿意从征人数为6.4万人,这个数字,让朱翊钧格外惊讶,徐州府比顺天府忠诚了7倍,甚至更多。
上一次徐州大旱,在保漕运还是保民生,徐州知府刘顺之保民生,皇帝南巡路过,非但没有责罚,还给刘顺之立了一块为国为民的碑文,自那之后,徐州府确实非常忠诚。
“所以,不是统计问题。”朱翊钧有些失神的说道。
都是一样的圣命,都是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都是应征,比例却如此天差地别。
“顺天府这样,其实是因为有京营在。”冯保看着陛下的模样,还是低声说了一下自己的理解。
京营强横天下皆知,真的有攻伐,那皇帝也只会调动京营,而非从民间征召,时间长了,顺天府的百姓,自然把征伐之事,都倚仗在了京营上,自然就会低很多。
十万锐卒当百万,这可不是胡说,京营十万兵马,完全能横扫九边百万大军,这种以一当十的锐卒在,京师百姓自然对应征之事不热衷。
专业的事儿,自然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在冯保看来,京师的数字,做不得数。
对于京师百姓而言,万历维新以来,京师几乎和当年刚迁都的永乐年间,一样安全。
朱翊钧勉强接受了这个理由,坐直了身子,翻动着奏疏,有些心烦意乱,奏疏也不看了,去了北大营操阅军马。
“昭告天下,各地方登记造册,有诏则征,为常制三年一次登记。”朱翊钧在离开御书房的时候,下了明确命令,高启愚的想法和四个地方的实践,其实没有太大的问题。
冯保的理由很好,但顺天府的确不是特别忠诚。
万历十三年朱翊钧南巡的时候,朱翊镠可是狠狠的闹了一场,大有掀桌子的架势,才压制了那些野心家们,趁着皇帝离开捣乱的想法。
顺天府表现出来的忠诚,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十万京营这把利刃,悬在头顶上。
朱翊钧接受了这个结果,并且继续保持自己十九年如一日的习惯,每日操阅军马不能松懈,现在他更不敢松懈了。
其实天子巡视军营,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汉文帝是百代帝师,他就经常巡视细柳营,而且允许将兵不卸甲半礼觐见,而且汉文帝还遵从军营条例。
“会盟?想什么好事!环太商盟通商章程,你们还要陛下与尔等会盟,不过红夷藩属,安敢如此要求!”四夷馆内,高启愚一拍桌子,怒斥了三位总督痴心妄想,得陇望蜀。
这些个夷人,心里没点数,对自己也没有定位,居然要求大明皇帝出席签订仪式,这几乎上升到会盟的高度,这几个总督也不想想他们什么身份,居然敢要求大明皇帝会盟!
一群跑来跑去四处讨饭吃的野狗,也敢跟大明龇牙咧嘴,给他们脸了!
三位总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完全不知道自己又是哪里冒犯了大明皇帝的威严。
佩托和秘书小声耳语了几声,才说道:“少宗伯,我们的意思是,签订章程,觐见陛下,瞻仰圣容!”
这里面沟通出现了一些问题,佩托不知道问题在哪里,但随行的秘书,指出了问题所在,大明好面子,天朝上国好面子这件事,人尽皆知。
要尊重大明皇帝,也要尊重大明秩序,只要做到这两点,大明真的很好说话,比宗主国国君费利佩好说话的多。
“少宗伯,我们对章程所有条文没有异议,大明需要白银,我们需要货物,章程对双方都有利,这里面是不是有些误会?”佩托和秘书又沟通了两句,他们提出的诉求,从来都是签订《章程》后觐见皇帝陛下,而非所谓会盟。
这可是从跑来跑去的野狗,变成大明家养犬的绝佳机会,也就是三个总督府都有白银,而且很多,才有了这个机会,多少总督府连这个机会都没有!
高启愚听闻,看了两眼鸿胪寺的官员,才点头说道:“尔等签署章程后,在鸿胪寺学会了礼法后,自会安排觐见,你们见不到陛下,恐怕也难以心安。”
“先签字吧。”高启愚将一式三份的章程条约递给了三位总督,章程为大明草拟,以汉字为准,也有拉丁文。
可是秘书们在检查拉丁文本的章程时,划出了几个地方,这些地方,和汉文的意思完全不同。
佩托和秘书们小声商谈着,最后还是佩托对这几个有异议的地方提出了疑问。
高启愚的拉丁文极好,他看完之后,确定这不是他翻译的那版,是有人在里面作祟,高启愚不动声色,让人现场写了新的一版,双方确认后,签字顺利进行了下去。
签订章程之后,礼部官员开始教授三位总督觐见的礼法,绝不可冲撞了陛下,也不可失仪。
佩托请求私下谒见高启愚,确定贷款、船员培养和船舰购买的合同。
高启愚十分耐心的和佩托谈妥了生意,总计三百万银的购船合同,分为三年交付,贷款期是十年,战时年息为36%,非战时年息只有4%,但转为非战时利息,需要展期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