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申时行上了本还田疏,请出了洪武祖宗成法的大旗,打算对徐州府、扬州府、常州府、苏州府和应天府还田。

本来申时行以为,苏州府和应天府最是容易,但他错了,经过和五府知府的沟通,徐州府最容易做。

“哦?徐州府没有那么多的银子,怎么就是最容易了?”朱翊钧有些奇怪的问道,徐州府在还田名册上,是朱翊钧的私心,对忠诚的奖励,他本来以为要付出足够多的代价,才能帮扶徐州府。

但现实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申时行满是感慨的说道:“徐州地面已经开始还田了,臣和刘顺之刘知府书信往来沟通,刘知府借着驰道过境,已经完成了部分的还田。”

愿意应征者占丁口的7%,这其实也代表了施政上的难易程度,这个数字越高,代表地方衙门受到百姓的拥戴越高,越容易施政。

毕竟愿意应征、登记造册,是我真的有一头牛!

朝廷做什么的时候,真的会对这些登记造册的人进行征召,修桥补路、修沟渠水井、修驰道、营造官厂等等,都是苦力活儿。

“刘顺之是怎么做到的?”朱翊钧闻言也是一愣,驰道过了很多地方,怎么就刘顺之就借着驰道完成了生产资料的再分配?

申时行将刘顺之如何做到,细细讲了一遍。

京广驰道在修建的同时,济南府到扬州府的驰道也在修建,这条驰道过徐州府,刘顺之立刻把握住了机会,利用驰道修建组建工兵团营,梳理生产关系,奖惩守法枉法士绅,最终完成了对土地的彻底清丈、对人口的普查。

鱼鳞册和黄册这两本账在手,才能对生产资料再分配。

“说起来去年万寿圣节,各地官吏都上了贺表,谈了对侯于赵《翻身》一书的看法,刘顺之当初的贺表,朕印象非常深刻,他讲,百姓翻身了,大明才能翻身,只有还田,百姓才能翻身。”朱翊钧听完了申时行的陈述,感慨万千。

刘顺之是个好官,他是个御赐恩科进士,就是举人出身,他做到了许多进士出身都没办法做到的事儿。

朱翊钧在南巡的时候见过刘顺之,刘顺之其实不聪明,完全不属于才思敏捷天才之列,但他做到了。

申时行有些为难的说道:“刘知府还田之法,扬州、长州、苏州和应天,都可以借鉴,臣领还田事,贪天之功,贪了刘知府的天功。”

朱翊钧闻言,满是笑意的说道:“申爱卿这话说的,刘知府也只能对徐州部分还田,他也需要你这个京堂大员帮助,好了,相辅相成,没有谁贪谁的功劳的说法,都是贤臣,良臣。”

“朕会对刘爱卿额外恩赏,不必愧疚,该是你的功劳,便是你的。”

申时行是君子,他的德行,不允许他把刘顺之的功劳占为己有,抢是可以抢的,但他一个状元郎,抢人举人辛辛苦苦立下的功劳,传出去他申时行面子也挂不住。

申时行领还田事,其实不好展开,毕竟这几个地方的势要豪右绝对不是吃素的,阻力相当大,但刘顺之的作为,顺利为申时行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一个坚不可摧的城堡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申时行要攻破这个城堡,就变得简单了起来。

高启愚看了申时行一眼,略有些羡慕,申时行这辈子都很顺利。

他举人就做了半年就中了进士,拜到了张居正门下,外出做官也是松江巡抚,宋应昌为松江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京后,更是立下了官厂改制的大功,现在还田之功,也有人做开路先锋,唾手可得。

高启愚能走到今天,过去的恩师元辅看他不顺眼,处处为难他,他做什么都要拼命。

高启愚在嘉靖四十一年第一次考进士就没考中,看着申时行状元巡街,一日踏尽长安花,意气风发,到了万历十九年,他还要看这个状元展布内心抱负,看申时行做事,就有一种时来天地皆助力的感觉。

高启愚也不气馁,他已经比绝大多数的进士强了,他现在是廷臣,参与国朝机要,申时行的确很强,运势也很强,但他高启愚,才智不弱于人!

“申爱卿,有个事儿,松江推官姚光启和杭州知府阎士选入京来叙职,领总理事和佐贰官之事。”朱翊钧看着申时行,也觉得他最近太顺了,就告诉了申时行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谁?阎士选?!”申时行面色大变,他这辈子吃的亏,两次被降为了五品官,顶着五品郎中巡抚松江府,都是源于此人,阎士选!

“正是。”朱翊钧看着申时行面色巨变,笑的阳光灿烂,阎士选这个克上的威名,真不是盖得,侯于赵作为顶头上司,也不能免俗,要不是侯于赵命硬,怕是要和申时行一样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都是老友,申爱卿可以见见。”朱翊钧的话,让廷臣们脸上都带上了笑意。

高启愚的笑容,和皇帝陛下一样阳光灿烂。

申时行在早朝上,略有些魂不守舍,作为吏部左侍郎,他的确要去接洽阎士选和姚光启,阎士选这厮,给申时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不过,现在他申时行已经是简在帝心国朝重臣,他还不信,阎士选还能和过去一样!

下朝的时候,申时行心里有事,走路没看脚下。

“小心!”几个廷臣看着申时行走着走着就要撞到左顺门的门柱上,赶忙大声提醒。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