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现场办公,反击开始

这一世,路宽这只蝴蝶翅膀在电影市场和内娱搅动风雨,吸引了大量热钱进场。

周军也是被提前吸引下场的管辽资本。

只不过数次接触不成,只能退而求其次和华艺合流。

「明天大军跟我去一趟美洲俱乐部,我约了雅虎中国和Tom网、心浪几个公司。」

「路宽的发展思路值得我们学习,网际网路和娱乐业是密不可分的产业。」

「就像博客网刚开始的起势,如果没有梅燕芳、周杰仑这些路宽的朋友,用户积累也不会这幺快。」

王大军笑道:「知耻而后勇不丢人,虽然我们慢了问界一步,但是如果能和这些网际网路企业合轨,再拿下嘉禾院线,不是不能跟路宽一较高下。」

特别是周军的加入,踏踏实实地让他们尝到了什幺叫权力的春药。

这一次打压路宽和刘伊妃的关键,无疑是动用行正手段让博客网静默了三天。

这是捂住敌人嘴的三天!

你话都说不了,还怎幺为自己发声辩解?

周军看了看表,今天要陪妻子去看望一位老领导,就不再多留。

「对了,让人催一催宋诅德,药不能停嘛,呵呵。」

王大军和王小磊面面相觑,心道这是要把大嘴怪往死里逼啊。

北平时间2004年10月7日,国庆七天乐的最后一天。

每到这种假期余额不足的时候,学生党和中青年们就有些心有恻恻,感觉没着没落的。

只不过今天晚上,所有刘伊妃的粉丝都守在了电视机前,等待着期待了两天多的节目。

今天他们倒是不用跟家长抢台看了,你们大人不是就喜欢看央视嘛?那就看央视嘛!

限定CCTV-3!

《连播》结束后,该洗漱洗漱,该洗水果洗水果。

第二天还要上学的、上班的,无一例外都守在了电视机前。

肯定还是锁定央视的居多,不过旅游频道的也不少。

董双枪在演播室,后台的实时收视数据来到了15%,仍在飙升。

他是既感慨又惶恐。

感慨路宽的号召力和运营能力还是这幺强,又惶恐自己将在他和周军之间扮演的角色。

这次冲突的内幕他门清,只是自己一直处在中立的角色。

路老板他不想得罪,这是合作伙伴和财神爷;

周军他也不想得罪,这位靠着家里,能够对国内外的政策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年头,一个消息价值岂止万金。

神州大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坐满了观众。

这里头有普通观众,也有「职业观众」。

什幺是「职业观众」?

理想大厦问界总部,龙丹霓带着综艺团队加班,大家集体观摩老板策划的这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推广活动,也是艺人公关活动;

北平某高档小区别墅,刚刚从日本回国的吴克波看着开场前的预告若有所思,国内娱乐业发展得轰轰烈烈,或许自己也应该尽早地入局淘金;

霍文熙和李守成在浅水湾的豪宅里,鹰皇刚签的小花唐烟与其余艺人一起;

糖人的魔都总部,老板蔡艺侬、御用导演李国立,还有北舞在读的刘师师正看着屏幕。

老板特地叫她来一起看「表姐」刘伊妃的节目,用意自然明显。

最不服气的是荣幸达的杨蜜,她不觉得自己有什幺看的必要,谁以后还不是个角儿了?

刘伊妃是很好,但我也有自己的路要走!

内娱的影视公司老板们带着经纪人、公司骨干,在经历了这一周内娱波诡云谲的「倒刘运动」后。

都在今晚,虚心地观摩学习这场名为文化推广,实为艺人公关和形象打造的公开课!

路老板亲自组织策划的公开课!

8点整,节目开场,上课,起立。

一阵悠扬空灵的古典民乐响起,刘师师敏锐地听出来这是古筝弹奏的《彩云追月》的前奏。

她跳过古典舞。

古筝清脆的声音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在节目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古典、宁静的氛围,迅速将观众代入到今天「汉服雅集」的主题中去。

刘伊妃出场了。

第一套服饰是一件翠绿色的抹胸裙装,金狮奖导演给了一个横切的近景,在法国梧桐树叶的缝隙之中,阳光洒下一片光斑。

女子从暂时清场的艾菲尔铁塔下走过,裙摆随着步伐摇曳,刺绣花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今天的小刘是盛妆,发型精致、步摇和发簪俱全。

每走一步,步摇便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镜头慢慢拉近,给刘伊妃的的汉服细节特写,展示衣服的面料材质、刺绣工艺、色彩搭配等。

特写镜头聚焦在襦裙上的花竹纹饰,每一针每一线都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绣娘的用心与精湛技艺。

电视机前的观众都惊呆了,雅集现场的外籍嘉宾们也惊呆了。

国内的观众在看电视,现场的观众在看屏幕,这是今天的活动开场。

北平某小区,一家三口正在看电视。

「这就是你喜欢的那个赵灵儿啊?」

「对啊!我找你要零花钱买DVD就是买《仙剑》,她演的。」

家长看着视频中的洋人们看着她捂嘴惊讶的表情,与有荣焉。

只觉得一股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充斥心间。

其实他们也不懂什幺是汉服,不知道这衣服又精致在哪里。

但总归是我们的文化瑰宝,能有人带着它到国外,展示给洋鬼子们看看,就足够了。

「行了,明天给你钱,去买吧。」

「好嘞!」

这样的对话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在千家万户。

画面几经切换,刘伊妃穿着不同风格和朝代的服装在巴黎的地标建筑前流连。

在展示过程中,中法双语的旁白深入浅出地介绍着不同风格的朝代和特点。

不但是叹为观止的浪漫之都的嘉宾们,这会儿内地的观众也求知若渴。

「汉服,起源于黄帝时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款式和风格。」

「汉代的曲裾深衣,体现了庄重典雅。」

「唐代的齐胸襦裙,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唐气象。」

「宋代的褙子,则凸显了文人雅士的清新脱俗。」

画面不但有刘伊妃的写实,还有临时赶工的特效技术,将一些历史场景再现。

汉朝的宫廷宴会、唐朝的上元节灯会、宋朝的文人雅集等。

在这些场景中,人们身着不同款式的汉服,进行着各种活动,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汉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场景和文化氛围。

被观众们封为国内第一导演的路宽的美学设计能力,在这段视频中得以凸显。

整个视频的画面色调以淡雅、柔和的色系为主,与汉服的优雅气质相契合,能够更好地突出汉服的美感。

同时,在一些重要的场景,如汉服展示的特写镜头、历史场景重现时,适当提高色彩的饱和度和对比度。

这能够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更加关注汉服的细节和文化内涵。

而针对刘伊妃的面容和身材特点,路老板又针对性地采用了侧面和背面的打光,营造出一种立体感和层次感。

让汉服的纹理和材质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让刘伊妃姣好的面容和精致的华服相得益彰。

华艺的王大军、王小磊两兄弟看到这里就关掉了电视。

「娜拉,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

张娜拉不知道该说什幺好。

自己输了吗?

显然没有,反而最近蒸蒸日上的事业令她和父亲都感到欣喜。

可是看完这开场十多分钟的文化节目,她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倒不是说她对刘伊妃本人有多幺信服,她不是服输了。

而是对路宽,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

韩国太小了,太逼仄了,能拿出来的东西太少。

而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无论是地域的宽度,还是时间的广度,能够给艺术家和从业者们发掘的内容都太多了。

刘伊妃身上淌着中国人的血液,她能代表和诠释如此厚重古典的中国文化,那些华服似乎就是为她量身定做的。

可自己呢?

张娜拉心有戚戚焉地离开了,她没有听到王小磊在电话里亲自催促宋诅德赶紧行动的叫嚣。

虽然不知道还有没有用,虽然不知道会不会引起路宽的大反弹,但先黑了再说吧!

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她在路宽的加持下又一飞冲天,甚至更胜于从前吧?

那我们华艺的张娜拉怎幺出头?

不仅是华艺,还有此刻在公司里陪着老板和经纪人们一起看直播的小花们。

所有人的心情都很复杂。

她们知道自己是被选出来,按照电视中这个女孩的戏路和发展模式培养的。

可这条路似乎也太难走了一些。

只不过没有一个人气馁就是了。

刘师师是学舞蹈的,这样的经历让她尤其地堪受磨砺,性格中有一种无言的坚韧;

唐烟在几个小花中年龄大一些,也更成熟一些,她对自己靠着港圈的资源发迹充满信心;

杨蜜更是根本不用打气,甚至已经期待着下个星期进组了《神雕》,好好跟这个刘伊妃较量较量。

自己也是奔着入选央视《王昭君》电视剧做女主角去的啊!

谁还不是大女主了!

都是花一样的年纪,谁也不会服气谁。

很快,所有的地标建筑配合着各款式的汉服展示完毕,视频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带着观众回顾了之前的各色风格。

刘伊妃最后来到了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庄严肃穆的的建筑风格,和汉服的优雅庄重相得益彰,在这里进行最后的表演,能天然地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这是一种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和极致美学。

刘伊妃最后回归了「汉服」的本源,梳着汉朝的发髻、穿着一身红色的汉朝裙装。

路老板在这个场景中骤然间调高了对比度,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来,好像天地之间就只剩了那幺一个身着红色汉服的精灵。

她顿了顿,习惯成自然地用上了格洛托夫斯基的联合呼吸,清亮的吟诵响彻古老的巴黎圣母院。

当我登上/那古老的城墙

当我抚摸着腐朽的柱梁

当我兴奋的倚栏远望

总会有一丝酸涩/冲上眼眶

总听到有一个声音/大声的说:

记得吗?

你的祖先/名叫炎黄

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听到炎黄两个字,鸡皮疙瘩瞬间暴起。

一个绝美的中国红裙女孩,在古老西方的巴黎圣母院,以这样震撼的形式,吟诵出我们自己的汉服诗篇。

这甚至比《异域》带给大家的民族自豪感还要直观和强烈数倍!

美学给人带来的震撼在哪里?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遍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被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所震惊,泪水不自觉地就涌出眼眶。

同样的,面对金狮奖导演特意设计的镜头和色彩,电视机前和现场已经有不少落泪的观众。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