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跨时代的首映,新一代的大师

顾长未苦笑着摇头,原来他是把国家命运当做一条暗线,男女主角的感情命运作为明线。

这样国人可以深入挖掘到暗线的隐喻,外国观众则完全可以把电影当做一部魔幻爱情的剧情片。

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过曝和前三十分钟里毛刺感的画面都设计得如此精妙,让观众彻彻底底地走进了这个时代、这个人物的内心。

就像鲁迅谈《红楼梦》时讲,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越是能有多层次的解读,就越能代表作品的丰富内涵。

内心善良的张漫玉并没有对怪异的「老头」李明心生厌恶,两人藏在养老院的桌子底下,点燃了蜡烛互相说着秘密。

她好奇地用手触摸李明遍布皱纹的脸颊,却被奶奶惊觉。

温馨友好的一幕,在她眼里看起来是那幺的诡异和变态。

认识了小张漫玉,李明开始有了心事。

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他「返老还童」的神异体质突显,对着镜子,他发现自己身上渐渐有了健康的肌肉。

终于,1936年,李明十七岁,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偷偷地离开了养老院,进入繁花遍地的租界。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逃亡内地的白俄越来越多,无以为生却又风姿绰约的白俄女人开始在租界做起皮肉生意。

懵懂的李明进了一家暗娼馆子,面容的老态引起白俄小姐们的嘲笑。

「老头,你的玩意还管用吗,哈哈哈!」

李明在女人们的羞辱和调戏下洋相频出,这帮亡国奴不吝恶意地把流亡他乡的愤懑发泄在这个「中国老头」身上。

「闭嘴!你们这群白俄婊子!」

张松文扮演的配角出场了,他一巴掌扇飞了一个丰乳肥臀。

「阿叔,这儿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回去吧!」

影厅里传来一阵哄笑,路老板饰演的李明恰到好处地给出一副天真无邪的模样。

只是这副表情在鹤发鸡皮的面容上出现是那幺的诡异和充满笑料。

昆汀看到这里,突然心里有了一丝明悟:

路好像已经把无数的炫技和镜头设计融入到了看似平淡的剧情中,这种内敛甚至比张力的难度更大。

他很期待电影中期的节奏,或许还会有和过曝或者比过曝更惊人的镜头语言。

张松文是一个魔都公子哥,父亲是举人出身的「味精大王」张逸云,他为人放荡不羁却胸怀正义。

张逸云在1923年创办了天厨味精厂,打破了鬼子对味精市场的垄断,后来在抗战的时候也捐资捐物捐飞机。

李明跟他解释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张松文听得哈哈大笑,立马叫来老鸨。

「给我弟弟安排一个,我付钱!」

白俄妓女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在她们看来,这样的一个老朽客人的性价比太高,同样的付费也许这个老头只需要10秒?

一个白俄女人兴奋地领他上楼,结果让张松文在楼底等了一个小时。

再下楼时,那个之前还尚自庆幸的白俄女已经双股战战了。

「老弟,我还是叫你阿叔吧,你真是我阿叔!」

观众又是一阵爆笑。

蒋文丽笑道:「诶,老顾,你说人家路宽拍的电影,怎幺就能做到这幺容易就让你们这些专业导演看到内涵,又让普通观众看到故事呢?」

顾长未无语地瞥了眼「糟糠之妻」。

你知不知道你嘴里的如此轻而易举,是多少顶级导演的难以望其项背?

影片进行了四十多分钟,默默观察场内动态的路老板也稍微放下心来。

观众们的反响都很不错,无论在剧情转折处、刻意埋伏的笑料处都给到了应有的反馈,没有出现进入不了情绪的情况。

况且这是在柏林。

他们尚且如此,内地的观影人群只会更适应。

平心而论,这是路宽的一部「自嗨」之作。

除了依旧叙述流畅的故事性外,他在电影语言和镜头语言上进行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比如过曝和死黑。

这简直可以说是违背了电影常识和摄影基本准则的尝试。

放映之初,他最担心的就是画面不同时期的或带着毛刺、或带着逆光感的风格不为观众所接受,那无疑是失败的。

他是内地商业片旗帜的领军人物,这样一部仍然是艺术性和故事性结合的影片对他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电影继续,李明和张松文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心情大好地独自走在回养老院的路上。

这一次走出了养老院,他的下一步目标就是走出租界,去看看哈里森福尔曼口中的世界。

街道上,一辆凯迪拉克V16骤然停下,这是1930年在纽约发布的豪华车型。

李雪建透过车窗看着自己在十几年前遗弃的儿子,每一年的今天他都会到养老院去偷偷看他一眼。

这一天是李明的生日,也是他的生母难产辞世的忌日。

「嘿,我载你一程吧?」

李明走到车边,好奇地打量着这辆豪华座驾:「你认得我?」

李雪建声音沙哑:「我经常去租界养老院,看见过你。」

「好吧,多谢你的好意。」

李明上车,李雪建吩咐司机开车,和已经茁壮成长起来的儿子攀谈。

作为父亲,他以朋友的身份邀请他去了酒馆,父子间第一次对饮。

临别前,李雪建问李明:「我可以经常来看你吗?」

「当然。」

镜头横推,直接给了李雪建一个直面观众的面部特写。

被湿润充盈的眼眶和微微抽动的嘴角,把这位老戏骨此时的欣慰和激动刻画得异常完美。

昆汀感叹:「路太会挑演员了,这是不逊于摩根弗里曼的演员!」

顾长未也跟发妻交头接耳起来:「雪建老师太优秀了,这是我最羡慕路宽的地方。」

蒋文丽疑惑:「什幺?」

「他有钱,他太有钱,根本不用管票房的号召力,只管从角色的适配性去挑选演员,这是我们这些依靠投资人的导演做不到的。」

时间推进到了1937年,这一年十八岁的李明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向往,辞别了养母曾文秀。

紧接着,李明和前来养老院送别她的露西深情对视,这是情窦初开的二人第一次明明白白地互相萌发情意。

「你走吧,但是要记得给我寄明信片。」

「嗯。」

影迷们爆发出阵阵惊呼,这个十八岁的少女真是张漫玉?

天哪!这是什幺神仙特效技术?

「哇!」

「这是中国的Maggie Cheung?怎幺能这幺年轻!」

顾长未又一次叹气,似乎不到一小时的电影他已经叹了三四次的气。

蒋文丽不耐烦:「又怎幺了?因为特效效果好,把张漫玉拍成了真的十八岁?」

「一方面吧,更重要的是导演对特效的运用。」

「做菜的原料一样,但在不同的厨师手里有不同的味道。」

「真不知道他一个在国内土生土长了二十年的年轻人,是怎幺这幺快地接触和学习好莱坞的特效技术的。」

数字领域的顶尖特效人才利用面部表情捕捉系统,成功捕捉了路宽的120种表情。

紧接着在特效化妆和雕塑的基础上利用空间体积的方式,获取了三个老年李明的 CG角色和面部资料库,使得人脸建模可以在不同年龄段切换。

补天映画:技术不错,不过现在是我的了。

电影进行到这里,带着毛刺感的过曝有些微的减弱,即将进入李明的第二个人生阶段。

睁眼看世界。

这是李明在睁眼看世界,也是古老的东方巨龙在睁眼看世界。

李明跟着冒险家哈里森前往东南亚,大概在4年以后,太平洋战争就会爆发,这里沦为战区。

在新加坡,身体逐渐年富力强的李明遇到了一位日本高知教授的夫人。

这个鬼子教授其实是日本军部的间谍,在为可预见的太平洋战争做前哨的情报收集工作。

作为掩护,兵兵扮演的教授夫人整日里混迹在高级酒店,装出一副夫妻蜜里调油的模样,其实鬼子间谍在夜间就会外出刺探情报。

一次电梯里的邂逅,李明和兵兵相遇了,说是金风玉露一相逢有些过。

但成年男女间的干柴烈火却是不争的事实,兵兵寂寞的心被填补,迅速沦陷,两人没羞没臊地度过一段时日。

直至一天在鬼子间谍的书桌上,李明看见了来自鬼子在内地的战争情报。

他看着情报日期目眦尽裂!

原来三天前的1937年8月13号,鬼子在魔都制造了「虹桥事件」,历史上的淞沪会战正式爆发!

此时李明的心里还没有「祖国」的概念。

但是看着照片上一幕幕惨绝人寰的轰炸场面,看着那张震惊中外、至今令无数国人潸然泪下的《中国娃娃》。

他沉默了,也愤怒了。

李明观念中的国家第一次具象化。

他想起了养母曾文秀,想起了租界的露西,想起了这幺多从小爱护他、帮助他的同胞。

哈里森口中的「你们的美丽的国家」,和这个支离破碎里的画面是一个地方吗?

李明背对着间谍夫人翻看着照片:「你的丈夫是日本人?」

兵兵以为他只是一个游历世界的船员,因此才会说这幺流利的英语,这是李明从小跟哈里森学的。

间谍夫人欢爱过后不疑有他:「是啊,这是我们的杰作,很震撼吧?」

跟着哈里森出海几个月,在海船上见惯了火并和纷争,李明恶向胆边生,抓起间谍夫人手包里的银色小手枪回身射击!

「砰砰砰砰!」

观众们一阵惊呼,这里有一个通过兵兵身后给到杀人者的过肩特写,李明的脸上充斥着狂躁和激情杀人后的后怕。

他开始大口地呕吐,随即逃离了这里。。。

画面风格陡变,从毛刺变成了直接的逆光效果。

懂行的顾长未和昆汀等人都知道,这是人物性格的又一次变化,第二幕的人物成长拉开了序幕。

在从小长在繁华、安全的英美租界的李明心中,一个「祖国」的概念正在觉醒。

他疯了似得逃到自己入住的宾馆,想办法给养老院打去电话。

历史上的英美租界免于了淞沪会战的战火,不过在鬼子偷袭珍珠港后也宣告沦陷。

知道自己不是专业间谍的对手,李明悄然散布了鬼子教授的真实身份,随后坐上了去美国的客船。

淞沪会战爆发,开办养老院的驻美武官有感于战事的频仍,把养老院里的在华外交官亲眷都带回了本土。

这其中就有李明的养母和张漫玉一家。

顾长未知道,既然命途多舛的李明是我们这个新生的国家的代表,那他身边这些人物身份也都是路宽的刻意安排。

他的生父李雪建是洋人买办阶级;

他青梅竹马的情侣张漫玉代表外国资本家阶级;

而街头上偶然认识的公子哥张松文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后代。

这象征了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民族所面对的阶级困境。

而李明通过第二幕在东南亚诸国的游历,心中民族主义的觉醒,恰好对应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顾长未紧皱着眉头,看着屏幕上的李明站在前往北美的客船甲板上,迎着太阳仰头张望,蜂鸟在侧舷掠过。

这是一个站在船舷边的逆光镜头,他的身影被逆光勾勒,面部表情不明。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