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借一下他的编剧团队。
《塘山大地震》今日就要立项,前期建筑还原打造、旧物收集活动进行的同时,剧本也要抓紧完善。
所谓弱队出门将。
老谋子作为导演最大的缺点就是编剧能力较弱,因此他有一个很强的编剧团队,路老板看上了一个叫刘恒的笔杆子。
他是国内电影的顶尖编剧之一,《金陵十三钗》、《集结号》和张一谋的《秋菊打官司》都是他的作品,是老谋子的左膀右臂。
北电师兄弟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一个多小时,路老板也谦虚地跟这位擅长场面调度的大国手请教群戏的拍摄。
刘恒的响应很积极,第二天一早就应邀来到四合院,在书房里和路宽对坐相谈。
「路导,不知道你想拍一个什幺样的故事,有没有底稿或者基础的思路?」
路宽昨天考虑了一夜:「我一向喜欢温暖和有力量感的故事。」
「就像《小偷家族》、《返老还童》一样,在艰难和困境中埋藏希望和光明。」
「我希望这部电影的观影效果,是在逼真和震撼眼球的灾难特效下,从小人物、小家庭的故事中看到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不要一味地喊口号。」
刘恒在本子上埋头速记,擡头见到这位金狮奖导演把电脑屏幕转向他。
「这部电影是阿巴斯的《生生长流》,讲述的是1992年伊朗北部7.7级大地震的故事。」
「他的主要线索就是描述主角地震后返家的故事,其实是一部公路片。」
阿巴斯在亚洲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艺术片导演,他的电影颇受《电影手册》和《视与听》等权威媒体的关注。
刘恒看过这部灾难片,也有些理解了金熊奖导演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要像《辛德勒名单》那样以小见大?」
「对。」
「除了电影中对于真实历史地震场景的重现外,我不希望过度地卖惨。」
「观众的情绪和眼泪,应当是感动和看到希望才流下,而不是被血腥、残忍的剧情击溃。」
刘恒点头,路宽的表达非常充分,给他竖立了一个主干,剩下就是他带领编剧团队的事情了。
相比张一谋,这位青年导演在编剧能力上无疑是更出色的,从他最近这部改编的《返老还童》就看得出。
「路导,时间上有没有要求?」
路宽沉吟了两秒:「现在才3月初,预计在春节档上映的话,留给你一个半月时间写剧本吧!」
「正好布景和历史建筑还原都需要时间。」
同好莱坞电影的拍摄规律一致,这样的灾难特效片,前期和后期时间较长,中间拍摄的时间很短。
特别是涉及到地震中的群演群像戏,肯定是要分机组拍摄的,他只会负责主演剧情的人物拍摄。
刘恒点头:「行,我下午带着团队开个会,明天就到塘山档案馆收集资料,顺便采访一下当年的幸存者。」
「我给你个电话,市委的李秘书,一切事情找他就行,肯定给你安排妥当。」
「好的,路导,那我们再沟通。」
翌日,塘山市委、问界控股、中影集团三方在北平梅地亚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的规格很高,总局张副局长和中萱部文艺局领导参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张副局长亲自宣读了电影立项决定,宣布这部《塘山大地震》将成为总局重点项目。
文艺局领导肯定塘山、中影和问界方面为弘扬优秀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做出的努力。
把电影项目列为今年中萱部文艺局「六个一」重点工作,将在宣传上给予积极指导与配合。
其中,问界、中影和塘山方面的投资份额分别为60%、20%、20%,总金额2.8亿。
塘山方面的5000多万,以30%现金和70%实物形式给付。
实物如大地震时期现场建筑的道具化还原、老旧服化道的收集购买等等。
看着旅游卫视中热情洋溢地跟各路领导握手的路宽,华艺办公室里的周军等人面色都不大好看。
他们的准备也不可谓不充分:
国内第一家民营企业、中影和好莱坞六大联合成立的合资公司,这对塘山方面来讲应该是颇具诱惑力的条件。
毕竟他们的诉求就是走出去扩大宣传效果。
只不过核心竞争力差得太多。
面对2005年前三个月就接连斩获了金球、金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路宽,再多的附加值条件都显得过于苍白了。
周军面色铁青,王小磊如丧考妣,还是王大军站出来鼓舞士气。
「拍就拍吧,这样的主旋律电影票房和口碑都会比较一般,至少今年的春节档我们不用怕问界了。」
王小磊点头称是,但周军远没有这样乐观。
从路宽无利不起早的性格来看,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不会是他的首选。
特别是《异域2》已经正式通过问界博客确立立项的情况下,他怎幺会放弃继续票房狂飙捞金的机会,来拍一部性价比不是很高的主旋律电影?
如果是发现了自己针对问界和博客网的试探性进攻,有了防备就不大好办了。
周军当然想不到,路宽完全是为三年后做准备,没有考虑那幺多。
在这件事上,说一句好人有好报似乎不过分。
把刘恒送走,阿飞载着他到了北影厂的《天才枪手》剧组。
影片这个月即将杀青,预计在6月底首映,抢占暑期档。
到北影厂就相当于到了北电,路宽拎着烟酒茶叶往老田的新办公室走。
日前,他已经接替了谢小金的位置,成为北电系主任,开始统筹全面工作。
他先打了个电话:「我来都来了,您还能撵我走啊?」
「嘿,您这做了系主任都开始避嫌了啊,我以前送你烟酒你不高兴着呢嘛!」
路宽一边给田状状打电话说笑,一边走进表导楼,冷不丁跟迎面的一个女人撞到一起。
「哎呀!」
那女人手里的书本散落一地,刚想擡头说几句这个不看路的年轻学生,没想到只一眼就愣住了。
「路宽?」
路老板也恍惚了两秒,这才笑道:「徐老师啊,你好你好。」
这女人正是去年回到北电任教的徐京蕾。
1991年前后,初代京圈核心之一王硕开始了写剧本赚钱的营生。
在那个年代每个以他的作品为基础的影视项目,利润都以百万计。
大概四年后,他把第一笔话剧投资给了年轻的孟京辉,排练了一部因为没有拿到许可证直接被毙掉的《我爱XXX》。
这部片子的男女主分别为郭滔和徐京蕾,后者彼时还是个20岁的大二女生。
这一年的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大二女生的命运,王硕在没有离婚的情况下和她交往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被后世称道的「才女」在博客和其他类似回忆录的文本里怀念自己的青春时,曾痛苦地叙述自己在19岁被男朋友劈腿后的痛苦。
「当时好难过啊,经过电影学院的门口时,我都想跳下河去算了。」
然后转眼间就把这种痛苦转移到了另一个女人的身上:王硕的原配沈女士带女儿赴美,与他彻底断绝关系。
大二女生悄然走进了这个神秘圈子。
在上世纪90年代,影视圈的话语权都是掌握在编剧和作家手里,王硕、海盐、余花、刘振云等一干作家是个中翘楚。
作为核心人物的小女友,大二女生狠狠地收割了一波作品红利,细数她的作品可以发现:
《一场风华秋月的事儿》背后是赵宝钢和海盐、《北平爱情故事》背后是谢冬、《新言情时代》背后是腾华涛。
目前仍然「贵为」四小花旦之一的徐京蕾,已经走上了才女人设的打造之路,回归北电任教,还拍了董双枪投资的一部电影。
只不过她去年已经跟老恩客王硕分手,后者现在的小飒蜜是王子纹,《欢乐颂》里那个曲筱绡。
别管路宽和华艺倚重的京圈关系如何,徐京蕾自然是一股子大飒蜜的热络劲儿。
「害,早就想认识你了,一直没机会,怎幺着,晚上一块儿喝点儿?」
路老板婉拒,给她示意了一下手里的东西:「今天恐怕不行了,来看看田老师,马上要毕业了,来贿赂贿赂他老人家。」
「哈哈,行,那你给我留个号码,改天请你吃饭,我正好有个新本子,你帮我看看呗?」
两人初见,之前交集很少,这话其实说得有点儿冒昧。
但徐京蕾就这幺慢慢悠悠地像朵大百合站在你面前,看似很不客气地吐露着不见外的话。
好像听起来又挺像那幺回事儿。
路夸心里嗤笑,王硕当年就这幺着的道儿吧。
他在《浮出海面》里是这幺写徐京蕾的:
漂亮而不在意细节,会顺手拿鞋带绑头发,也能随时斟来一杯白酒喝干,有股子骄傲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