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老谋子:请你们两口子搭个戏吧!(为远古回个话加更)
预计要到凌晨的大兴基地第一次带妆彩排,因为各种原因夏然而止了。
导演组安排演员们乘坐大巴有序离场,志愿者、职业演员优先,战士们殿后。
张合平、路宽、张一谋三人站在角落里叙话,前者刚掏出烟来,又想起面前这二位一个不吸、一个戒掉了,又地塞回兜里。
他砸吧砸吧嘴,总觉得没有一根烟夹在手里吞云吐雾,慨然长叹的氛围会不大够:「同志们,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路老板没好气道:「领导还有指示没,没有我回家睡觉了,从大兴回去还得四十多分钟,到家都要一点了。」
张一谋手里摩着茶杯,看了眼青年导演欲言又止。
刘伊妃跟马文、林颖等人说完话走过来:「张院长,好久没见你了。」
张合平笑道:「被刘领导派去国际奥委会公干了,有段日子没去人艺了,院里一切都好吧?」
小刘失笑:「我一个小演员哪里知道好不好,但濮老师他们的业务总之抓得并并有条,我们这场《日出》预计在9月24号曹禺先生诞辰公演。」
「伊妃演陈白露吗?」张一谋好奇道。
「是的,对我来说又一个全新的年代、形象的角色,很有意思。」
老谋子笑容质朴憨厚,听着她脱口而出的「很有意思」,就大概知道这位年轻女演员现在的表演心态如何了。
这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而非单纯的功利性目的,属于从技术层面向更高阶段的艺术表达迈进。
他看了眼微笑的路宽,感慨这位年轻的富豪导演又何尝不是呢?
相比于刘伊妃,也许他还要看顾一个偌大的商业帝国,为之付出心血和劳力。
像刘伊妃这样的女演员,只要没有过于夸张的物质欲望,现在也许唯一的追求就是艺术成就了。
老谋子不知道的是还有家庭,这在小刘心里也许还要排在艺术追求之前。
以防踩踏等意外事件,导演组众人在看着一万五千多名演职员退场后,这才次第往停车场走。
张一谋想着小刘和陈白露的角色适配性,耳边还有她那句「很有意思」的随口之言,
突然出声邀请:「小路,请你们两口子去吃个夜宵吧?」
嗯?
路老板一下子没反应过来。
张一谋的作息是创意小组里出了名的「乖张」:
他每天只吃一顿中饭,凌晨睡觉早晨4点半起床跑步,然后就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
路宽这种身兼公私数职的年轻人也就罢了,老谋子一个快六十岁的小老头还能保持这种精力和自律,确实令人咋舌。
只能说做大事的人,最大的天赋还得是身体和意志,用体力阈值换取成就上限。
刘伊妃娇憨地眨巴眨巴眼晴看着男友,后者欣然应允:「那走着,今天蹭老学长一顿饭。」
他猜测这是要和自己聊《山楂树之恋》的电影了。
张一谋诱惑道:「我一个西安老乡,在二环新街口那边盘了个小院儿,专做咱陕省风味的烤肉,炭火炉子一架,孜然辣子一撒,肉串滋滋冒油,尝尝去?」
他是知道面前这两位压根就不是那些个拿架子装蒜的货,即便是身价不菲,但都比较接地气。
小刘很贴心地捧喂:「烧烤好呀!我还是拍《仙剑》的时候在横店吃过一回,这幺多年都没感受过那种氛围了。」
「呵呵,我让沫儿先去占座。」张一谋笑着拨通电话:「他那儿有个私密的小露台,
油烟薰不着,也不怕伊妃这人气造成拥堵。」
张沫是张一谋和前妻的女儿,也是《三枪》的剪辑师、字幕师,后来在《山楂树之恋》中做张一谋的副导演。
老谋子也就是从《三枪》开始带着自己这个纽大电影学院毕业的闺女开始的导演之路。
刘伊妃坐在副驾驶,三人同乘一辆车往二环行驶,在车里随意叙话。
「张沫回国啦?」路宽还是在2003年柏林影展见过张一谋的大女儿。
当时老谋子是带着《英雄》参展,他作为《盲并》的投资人去谈版权。
也是在那一年偶遇了张纯如,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对,我准备让她跟组学学本事。」张一谋嘴角泛起老父亲的笑容:「她本科在哥伦比亚读的是建筑,不是科班出身,好多东西还是要恶补一下的。」
「虎父无犬女,张沫未来的成就不会差!」路宽似乎忘了自己也就比张沫大两岁,这场面话听起来像是叔叔辈的口气。
张一谋其实还真没把他当成女儿的同龄人,这就开始给闺女铺路了:「你下部电影有什幺打算,不行让张沫也去给你免费打打工。」
「可以!没问题。」路老板对张一谋还是比较推心置腹:「问界影视的编剧团队有好几个本子在写,应该是科幻。」
「科幻?」张一谋惊讶地看着他,旋即想到这位北电师弟的泛亚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口号以及四年前横扫内地影坛的《异域》。
显然在《塘山》、《历史的天空》两部讲究调度的作品以及更讲究调度的奥运会后,
他准备在商业片上进行新的尝试了。
「我觉得谢进导演讲你的电影,有个提法很好。」
张一谋抱着茶杯津津乐道:「《返老还童》、《塘山大地震》和《历史的天空》都是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核,可以称作中国的往事三部曲。」
「《爆裂鼓手》和《小偷家族》都是东亚儒家思潮下关于师长、家庭的情感裂痕与解构,可以算作社会三部曲。」
「《异域》讲的是未来人口大爆炸的事情,显然要算到你的未来三部曲中,就是不知道下面这部的题材和内核了。」
路老板听着这番话很是受用,没想到老谋子也有一张巧嘴啊!
「张导,你这水平完全可以媲美国际最顶尖的影评专家了,你下次也给我写写软文,
我付费!」
「嗨!不给钱也夸,见什幺外啊!」车辆抵达地点,几人说笑着步入小巷。
昏黄的路灯照着青砖墙上的「2美咧」字样,应该算是这个烧烤小院儿的店招了。
「这个字跟《碟血双雄》的碟一个音吧?」刘伊妃挽着男友,指着不远处的发光字。
张一谋解释:「对,这个字儿是古汉语里头的,西安话意思就是痛快地吃,美咧就是太好了、太棒了。」
「咱们这是从侧后门进后院儿,我那老乡专门找了个师傅给咱服务,等闲遇不着人,
不怕待会儿被当成大熊猫围观。」
似乎是为了给老谋子的介绍印证,几人刚进后门,院角传来「刺啦」一声,穿海魂衫的师傅正往通红的炭炉上泼水降温,蒸腾的白雾里闪过铁签子碰撞的金属光。
路老板似乎想起什幺:「这不是经常给你送肉夹馍的胖师傅吗?」
「哈哈,是他。」
刘伊妃笑道:「张导喜欢吃肉夹馍啊?待会儿我也想尝尝正宗的西安肉夹馍!」
老谋子很欣慰自己家乡的美食也被其他人热爱,笑得合不拢嘴:「吃吧吃吧,今天开肚皮,我跟小路喝点儿啤酒。」
「张导何止是喜欢吃肉夹馍?两天不吃他就馋得慌!」路老板表情夸张。
「顾筠来拍了几个月的纪录片,回去一剪镜头才发现,午饭的时候大家讨论问题时,
张导手边几乎每次都是肉夹馍。」
「大家聊两句,他就拿起来吃两口,工作吃饭两不误。」
张一谋摆摆手笑道:「确实是方便,我年龄大了饭量也小,吃着老家的东西心里也舒坦。」
从高深的艺术理论上讲,正如伯格曼所言,艺术家要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
但把视角下放到最普通的衣食住行中去,会发现一个艺术家的思考习惯、生活习惯都会被养育他的文化环境所影响。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老谋子给「击岳而歌」设计的舞蹈元素,有部分就是模仿陕西的刀削面动作。
后世在《张一谋的2008》纪录片中,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吃两口和街边小摊无异的塑胶袋里的肉夹馍,再擦擦手继续讲话,边吃边写边聊。
推开印着「西凤酒」GG的玻璃门往上走,水泥台阶上还着几箱冰峰汽水。
不是经常体验这种夜宵生活的刘伊妃好奇地东张西望,路宽顺手把快要蹭到她额头的辣椒串拨开。
二楼露台,铁艺栏杆上缠着鲜艳的奥运彩旗,角落里着几个空啤酒箱当临时茶几,
上面还放着扑克牌。
张沫正弯腰调整摇头风扇的角度,听见脚步声直起身来。
她穿着件印有「NYUFILM」字样的藏青T恤,马尾辫随意扎着,手腕上套着几个彩色发圈。
「爸,你们到了。」
「到了,沫儿,你鼻子上有炭灰。」张一谋笑着给女儿抹了抹,转身介绍:「这里应该就伊妃跟张沫没见过吧?」
小刘笑着上前:「你好沫姐,叫我茜茜吧!」
「茜茜你好,好喜欢你演的张纯如,真是太棒了。」张沫比刘伊妃大四岁,两人都有海外生活、求学的经历,很有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