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抢的哪有骗的多!

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等下,等下,元辅、戚帅,这是被凌次辅影响了吗?”

解决不了白银堰塞,就解决导致白银堰塞的人,物理上把这些人弄到乡下,把白银带到乡下去?

朱翊钧仔细打量了戚继光和张居正的神情,没发现什么异常,但没有异常,才是异常。

皇帝很快就理解了自己的处境,他被张居正和戚继光联手给演了!

这两位重臣显然在西花厅达成了共识,这番有些奇怪的奏对,是张居正和戚继光对陛下说,无论要做什么,最好把动荡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一个完全掌控当下京营的皇帝,很多时候的决策,会让天下变得动荡不安,到了这个地步,元辅帝师的说教已经不管用了,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

但陛下素来谨慎,谨慎的像是失去过什么一样。

“朕真的只是想捞点银子,补贴丁亥学制和驰道而已,现在修驰道,修学堂,国帑内帑一年加起来要近两千万银了,而且驰道越多,学堂越多,需要的银子就越多。”

“国帑的银子都是有去向的,朕一直在用内帑的银子推动政令推行,真的是因为穷。”朱翊钧坐直了身子,再次郑重的解释了自己不是要胡闹。

驰道还好点,虽然亏,但亏的不多,相比较带来的繁荣,亏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学堂是纯亏,至少人才的收获,并不足以抵消巨大的投入。

但教育是十年、百年的超长期收益,现在的一点投入,未来是十倍百倍的回报,就是时间长了些而已。

“陛下,要不抄几家势要豪右?”戚继光斟酌了一番,试探性的问道:“胶州张、松江孙、福州唐、广州白,一家可以抄二百万银。”

朱翊钧连连摆手:“哪有无缘无故抄家的?这四户,光是东征倭国,一家就出了近百万银的粮银、棉服、药材等物,不抄不抄。”

这几家都是远洋商行的商总,抄家自然简单,但这些新兴资产阶级,没有背离让大明维新的总路线。

孙氏连画舫生意都逐渐停了,还在资助上海大学堂的营造。

“要不抄几个太监?他们也有银子。”冯保想了想,抄海商的家,影响有点恶劣,抄宦官则没有这个顾虑了。

朱翊钧看着冯保,再看看张居正,再看看戚继光,摇头说道:“胡闹!谁也不抄,无缘无故抄什么家,抢的哪有骗的多!”

这都是下蛋的母鸡,抄了都是杀鸡取卵!

“真的就是弄点银子?”张居正仍然有些不确信的问道。

“先生,朕就是弄点银子!”朱翊钧十分肯定明确的回答。

张居正和戚继光走了,他们看起来满肚子的疑惑,拿着赐给他们的天枢星和上将星离开了通和宫。

“冯大伴,朕的算盘,还是被先生和戚帅看出来了。”朱翊钧站在窗前,看着二位忠臣离开了通和宫,有些感慨的说道。

都是聪明人,根本瞒不住。

传家宝提前赐予,张居正和戚继光都是人精,对皇帝也足够了解,他们立刻就看出来了,皇帝是打算在他们百年之后,大闹一场,而且是不死不休。

二人在皇帝面前如此演戏,其实是希望皇帝不要闹得太大。

朱翊钧现在有能力发动,但他不打算现在就这么做,他在等,等张居正和戚继光离世,一些骂名,不应该由他们承担。

冯保不是很在意的说道:“臣倒是觉得,二位估计早就猜到了,这次恩赏,只不过坐实了猜测而已,臣倒是听明白了,二位是打算活着的时候,先把乱子闹了。”

“陛下,不闹行不行?”

冯保也不是胡说八道,张居正要用反腐司来搞大清洗就是最明确的证据,戚继光廷议提议发兵容城也是证据。

毕竟第四卷阶级论,陛下已经写了出来,第五卷继续斗争,陛下也已经动笔。

第四卷,冯保是真的不敢看,陛下也没给别人看过。

“不行,矫枉必过正,只有走的足够远,回退的时候,才能真的留下些东西。”朱翊钧摇头,目光有些深远的说道:“他们现在已经把手伸向了丁亥学制,不大闹一场,他们能把万历维新所有成果都吃干抹净了,包括解刳院、医学堂、惠民药局、宝歧司、农学堂、官厂、驰道。”

“等吃的脑满肠肥,然后再吐口痰到朕头上,骂朕是暴君独夫民贼。”

冯保一直跟在皇帝身边,陛下究竟要做什么,他一清二楚,大明的肉食者们最好希望张居正、戚继光能长命百岁,能继续让皇帝保持足够的理智。

“叫陈末来。”朱翊钧回到了龙椅上,示意冯保去宣陈末觐见。

陈末作为反腐司指挥使,他这次入宫是复命,主要是汇报这次查案的具体情况,陈末比徐成楚晚了小半个月,因为他在开封府逗留了很久。

“陛下,臣把京师到郑州驰道的几个贪腐案查了一遍,总体规模为70万银。”陈末将自己查到的所有情况,呈送到了御前。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