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丁亥学制、驰道、营庄法,减田赋、身股制,要办而且一定要办好,要持续推进,不能放松,都是惠及万民之长策。”
“陛下圣明,臣等谨遵圣诲。”张居正带领群臣齐声说道。
陛下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万历维新的路上,不要忘记稼穑之根本,亿兆之黎庶,这才是万历维新出发的目的。
“陛下,明年农学院要不要扩招到一千五百人?”高启愚没有归班,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建议。
乡野之间,最需要的是司农官,教百姓种地、帮百姓种好地,司农和医官,才是切实保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两个最重要的抓手。
高启愚看过《卫生与简易方》,就一个《妇人规》就能救不知道多少乡野妇人和孩童,更遑论发放的蛔蒿丸了,在乡野,那都是救命良药。
高启愚越想越心惊,当年陛下弄宝歧司,真的是不务正业,为了好玩吗?
今日再看中盛良薯的推广,高启愚只能说,在陛下心里,万民始终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民以食为天,没有什么比吃饱饭更重要。
“朕没什么银子了,扩招之事,再看吧。”朱翊钧倒是很想答应,但内帑没银子了。
这是个很让人无奈的事实,内帑其实有钱,要是不收储黄金,不讲黄金宝钞,或者把黄金挪作他用,其实还能挤出很多银子。
谁敢稽查皇帝的通和宫金库,到底有多少黄金,元辅、大将军、还是户部大司徒?这些大臣们,谁都没办法去稽查通和宫黄金究竟有多少,还不是皇帝说有多少黄金就有多少黄金?
但陛下信守承诺,黄金宝钞真的有黄金。
陛下想做的事儿太多,导致内帑有些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了。
其实高启愚说的,需要的银子真的不多,扩招到1500人,每人120银,再加上每年6银膏火钱,四年也不过21万银,其他的费用都加到一起,也不过30万银。
可是京师大学堂也要扩招,十八大学堂、京广驰道、济南到南衙扬州驰道,都需要银子,一项项加起来,加在一起,负担很大,压力也很大。
要是有钱,皇帝还能让张居正和戚继光带货?
张居正和戚继光的官袍有点珠光宝气,各色宝石点缀其上,皇宫出品必属精品,珠光宝气但绝不俗气,就是为了让人知道,这些漂亮石头,真的很值钱、很珍贵。
三人成虎,皇庄的翡翠卖的极好,供不应求。
“陛下,这反腐司办案,抄家抄了不少银子,积少成多,也足够扩招了。”陆光祖一听皇帝陛下缺银子,立刻出班禀告陛下,有钱,他陆光祖知道哪里有钱!
反腐司查抄了那么多贪官,光是抄家所获,都够扩招了!
反腐司办了京广驰道窝案、京师反腐,在林林总总加起来有150万银之多,这些银子,足够用一段时间了。
如果还缺,反腐司可以收紧法网。
凌云翼惊讶的看了陆光祖一眼,这个阁老,之前表现,非常喜欢折中,谁都不得罪,凌云翼还以为陆光祖属于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可这反腐是为了创收这种事,也能堂而皇之的讲出来吗?
陆光祖其实也不想含糊其辞,但他刚刚以反腐事入阁,立足不稳,如果胡乱表态,就只会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先把反腐的差事办好,有了立足之本,才能谈其他,一如之前,他要借大将军戚继光的势,完成反腐司新官上任三把火。
“这么一说,确实有银子,那就明年扩招。”朱翊钧闻言,眼前一亮,立刻点头说道,有钱他自然不会吝啬,该花的钱,他一分不会省。
“臣等遵旨。”高启愚和陆光祖俯首说道。
大臣们从来不担心皇帝拿了银子乱花,时至今日,除了必要的宫廷开支外,内帑的银子多数都放在了丁亥学制、驰道、黄金宝钞上,全都是国事。
如果以恩情论的话,朝廷欠了陛下的恩情,而且是真金白银的恩情,是根本还不完还不清的恩情。
仅仅开陇驰道就三千五百万银,全部资出内帑,这开陇驰道,根本就该叫做恩情驰道!
“今岁,五十一所官厂,全都顺利动工,期许四年之内完工。”工部尚书曾同亨汇报了工部筹建的北方官厂,一共110个官厂,第一批官厂五十一所,大部分都是煤焦钢厂,主要是供给生产生活用煤。
大明每一个城池,都养了一大群的砍柴夫、抬柴夫、分柴夫,和水窝子、粪道主一样,柴夫也有自己的柴帮,而且声势浩荡,即便是南方不用煤炭过冬,柴米油盐,柴字当头,也要柴来生火做饭。
柴帮的砍柴夫,就这么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砍过去,砍到今天,大明每一座山都是光秃秃的。